close

前言:因為這次吳哥之旅沒有請導遊,所以就要努力的做功課囉。在找吳哥之美這本書時發現YOUTUBE上大愛電視台有很完整的蔣勳老師的吳哥之美系列講座,每一集都少少的二十分鐘,很適合在有空的時候拿出來看一看,聽一下吳哥王朝的故事到時候也才不會到處亂看不知道要看什麼哈哈。另外,為了避免我很快的忘記蔣勳老師說了一些什麼,所以就決定做筆記和摘錄在下面。


(五)巴肯山神廟

吳哥其實就是Angkor,就是吳哥首都的名稱。西元907年耶輸跋摩在舊的都城的西北邊找到了一座小山,就是巴肯山,Phnom Bakheng,Phnom的意思就是山,其實就是一座丘陵。但雖然是一做67公尺高的丘陵而已,但坡度十分陡峭,相當多人都爬得氣喘吁吁的,這裡也可以騎象上去(小編小記:真的勸大家別騎象,因為這些象是經過很殘忍的訓練才能夠接受讓人坐在身上的,才能夠讓人把鞍安在身上)。這個巴肯山上的城中國把它翻譯成耶輸跋摩,跋摩就是寶座的意思,因為他們相信這個國王是天上的神,到人間做國王坐的就是這個寶座。

為什麼巴肯山要刻意作的如此陡峻?就是因為這是祖宗神廟,他希望你走這個階梯是非常謹慎恭敬的。巴肯山四周都有小小的石頭堆的塔,這個塔跟雷峰塔那種高塔不同,但這是小小的舍利塔,當把骨灰供養進去後,這個塔就封起來了,然後在塔的旁邊有個方的台座,而上面有個圓形的柱子插在中間,這是印度教非常重要的符號,方型代表女性生殖,圓形代表男性生殖;這個代表的意思是,舍利塔是歷代高僧或祖先的骨灰,而方型圓形代表他們的有父系和母系的祖先。所以觀光的朋友在巴肯山務必要肅靜恭謹,因為這是別人家的祖宗神廟。

Noname9.gif

方型代表女性生殖,圓形代表男性生殖

Noname13.gif 

舍利塔

而且巴肯山上的石獅開始站立起來了,獅子從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從西部亞洲傳到東部亞洲,像佛教就有護法師;巴肯山上的石獅和前吳哥非常不同,前吳哥的獅子是有點趴在那邊的,但巴肯山的獅子就非常威嚴,公元907年是吳哥王朝的一個重要的斷代,因為這之後才有真正的宏大的吳哥王朝,吳哥的建築才開始呈現一種大國的氣度。

Noname11.gif

所以雖然巴肯山宗廟保存的狀況非常不佳,因為當初內戰時各國軍隊爭相將這個地方搶來作火藥庫,但當你氣喘吁吁的爬上去後在頂層遠眺四方,大概可以感受到當初耶輸跋摩建國站在至高點籌謀決斷的力量。

巴肯山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四周的舍利塔Stupa共有108座,我們知道印度教很重視數字,108是9的極限數字,而佛教的念珠也繼承了這個數字,108顆,因為他們認為108是宇宙循環最終最完善的數字。108座小塔環繞在五層的台上,他有很強的象徵意義,認為說所有死去的高僧或祖先骨灰都在這些塔當中構成108個循環現象。

Noname14.gif

108座舍利塔群

巴肯山的雕像也非常漂亮,吳哥王朝叫做巴肯風格Bakheng Style,他的女神像特別樸拙,身體比較壯,也比較不會作姿態;唯一的一點點的動作就是手會舉起來拿著一朵蓮花,和後期的女皇宮腰細纖美、舉動繁複的女神像非常不同。

Noname12.gif 

吳哥是一個非常會利用角度的民族,他把台階作的非常陡,非常難以攀爬,讓人必須要向上仰望因此產生一個己身較為低卑的形象。吳哥是用石塊作建築基礎非常精采的文化,他們很懂的如何讓兩個石塊可以嵌合在一起,構成一個穩定性非常夠的結構,而108座小塔就分布在城牆上。巴肯山是真臘王朝四五百年盛世的開端,他們首先先把祖宗牌位搬來,為祖宗建了巴肯山上的神廟,因此才有了後面的盛世,這就是巴肯山作為一個歷史的開端的重要性所在。


(八)變身塔

拉堅德拉跋摩是開國以後非常重要的國王,因為他蓋了水庫,在他晚年的時候公元961年為自己蓋了變身塔,他覺得自己可能要離開人間了,變身塔就是他死後要變身成神明的地方。看變身塔的空照圖會發現他非常工整,五座塔和三層城牆,是神山的造型,東門是蓋的最大最重要的,而建築的結構和東美蓬有點類似,都是下面的建築空間比較小,而上面的五層台被特別突顯。

Noname1.jpg

Noname2.jpg 

變身塔的階梯也是非常陡峭,只能用仰望的角度來仰視最高的塔


吳哥文化的建築工法,石頭堆砌的方式絕對不是每個縫都對齊的這樣堆砌,他其實是要偏一點,要和其他石頭錯開一點的結構是最穩定的,直到今天可能人類都還沒有這樣砌造石塊的能力,而法國建築師其實都會到吳哥用手繪的方法了解石砌的工法。

Noname3.jpg

法國從1864年統治柬埔寨直到1953年讓柬埔寨獨立,長達90年的統治,但法國學者在這期間一直在作吳哥文化的研究,包括之前播的很多的平面圖都是法國人手繪的。甚至蔣老師讀印度教的很多經典時,也都是透過法文在讀的,直到近幾年羅摩衍那、摩訶波羅多、奧義書翻譯成中文,我們才有機會使用母語去看印度教。印度教其實現在在歐美成為了顯學,因為西方的年輕人對這個宗教十分感興趣,因為印度教透過神話故事告訴你說所有的生命的成住壞空,告訴你說並沒有絕對的善跟惡,善跟惡本來就是宇宙裡平衡的兩個力量,他們覺得這是偉大的一個信仰,因為西方的單一宗教他們永遠覺得善就是善,惡就是惡,是絕對的;但印度教其實比較人性,因為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善和絕對的惡,善跟惡是互動的關係。

現在在變身塔你會看到很多西方人,因為變身塔是看落日很好的地方,甚至在法國的旅遊手冊裡會寫如果沒看過變身塔的夕陽你會終身遺憾。

Noname6.jpg

這個是今天認為的藏經閣,但也有學者認為這是焚化爐,因為他有窗戶可以讓煙透出來;而下面就是個平台,據說是放置屍體的地方,這就是之所以稱為變身塔的來源。但變身塔是否真的是拉堅德拉跋摩的宗廟這至今未得到證實。


因為這集對於建築的解說並不太夠,補充一些蔣勳吳哥之美的書對於變身塔建築的解說:變身塔土磚與岩石的混用還是相當明顯,紅磚表層覆蓋灰泥,也是沿用十世紀以前的作法,但當時對於灰泥的雕刻已經相當精細優美,可以處理渾厚寫實的神像人體,也可以用來當作神龕周邊華麗的裝飾。石雕的部分多集中在門楣框邊,技法顯然更精細準確,與不久之後女皇宮華美成熟的石雕風格已非常類似。

Noname5.jpg

變身塔還是吳哥文明較早期的建築,仍是土磚與岩石的混用

Noname4.jpg

灰泥雕的神像至今面目已然煙滅模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ptain 的頭像
    captain

    船長小姐寫日記

    capt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