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因為這次吳哥之旅沒有請導遊,所以就要努力的做功課囉。在找吳哥之美這本書時發現YOUTUBE上大愛電視台有很完整的蔣勳老師的吳哥之美系列講座,每一集都少少的二十分鐘,很適合在有空的時候拿出來看一看,聽一下吳哥王朝的故事到時候也才不會到處亂看不知道要看什麼哈哈。另外,為了避免我很快的忘記蔣勳老師說了一些什麼,所以就決定做筆記和摘錄在下面。


(十三)小吳哥

大約十二世紀時吳哥的國勢達到巔峰,所以出現了小吳哥這樣的建築,這個建築其實才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請注意這時吳哥王朝已經改信大乘佛教。最驚人的是這個引道從門口一直到內殿長達472公尺,然後護城河環繞在四周,寬度達190公尺,在世界上很少看到這麼一個宮殿可以用這樣的比例和尺度來做;走在這條筆直的路上會感覺這就是信仰的尺度,兩邊有藏經閣,最遠方的塔就像印度教的須彌山,而信徒們必須要耐心、毅力的在這樣長的引道上往信仰的中心前進。

2.jpg

在建築的前方正好有兩個方形水池,建築就會倒影在水池裡,鏡花水月。

3.jpg

五層高塔的前方是一大片草地,這是一種以龐大的空間襯托建築的手法;然候環繞這五座塔有走廊,有兩層的廊,第二層的廊比較矮,因為吳哥有半年在下雨,半年是大太陽,因此他們設計了這個宏偉而偉大的走廊,讓人可以走完引道後在廊裡面避開太陽和下雨,然後這個廊是有欄杆的,而且全部是用石頭做的,他是一種過濾熱度的方法,據說在裡面比冷氣還要涼。

4.jpg

這個欄杆是圓形的然後設計成一節一節的,據說這個是模仿當地盛產的棕糖樹的樹幹形狀做成的,最早高棉人用石頭蓋建築之前,就是用棕糖樹幹蓋房子的。

5.jpg

6.jpg

這些長廊非常長,上面刻滿精細的壁畫,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個雕花精緻的像織毯一樣,但卻是在石頭上雕的。小吳哥寺Angkor Wat是吳哥窟所有兩千多座廟宇中唯一一做朝西的,其他都是朝東,因為他們是信仰太陽的,所以廟宇都是朝向太陽的方向。所以我們通常有兩個時間會到吳哥寺去,一個是看日出,一個是看日落,去感覺陽光穿透迴廊的感覺。

7.jpg

小吳哥寺是兩層廊,當你在第一層時陽光還會透進來,若陽光太刺烈你可以退到第二層,第二層會完全過濾陽光。小吳哥的建築是跟生態環境配合的最好的建築設計,做建築的朋友們都應該來這邊看看建築如何利用環境如何融入環境。

8.jpg

小吳哥寺的樓梯其實是最陡的,斜到約60度,但上面的雕刻卻是最美的。但縱然是最為一個觀光客也必須要對這個神殿抱持崇高的敬意,因為這個是帝王的陵寢,是帝王的舍利塔。

9.jpg

攀爬到上層後,會看到最美的中庭,然後四周的廊和塔都要用台座把它駕高,因為柬埔寨可能一個下午的雨中庭就被水給淹了,所以四周的廊一定要有排洪的功能。

10.jpg

當你從小吳哥出來後,坐在佛陀的菩提迦耶移來的菩提樹下的石板上眺望對岸的小吳哥寺,一生當中對於自己走過這樣信仰的道路大概會有很深刻的印象。


(十四)日出小吳哥

1.jpg

小吳哥的護城河是從暹粒河引水過來的人工運河,然後環繞這個小吳哥城一圈,然後護城河是可以走下去的,當地穿著橘紅色僧袍的僧侶是常常下去沐浴的,絕對不只是洗澡而已,而是一個心靈潔淨的過程,沐浴完就繞著河誦經。


2.jpg 

法國人的導覽書上都會寫,如果錯過小吳國的日出將會是一輩子的遺憾。

5.jpg

蘇利耶跋摩二世是太陽王,小吳哥是他的陵寢,他將小吳哥設計成朝向西方,落日的方向,然後讓大家在這裡看日出,可以看到吳哥城的倒影。不同的季節太陽會從不同的塔尖出來,春分和秋分太陽會從正中央的塔尖出來,其餘時間是從兩旁的塔尖出來。如果夏天去的話,水池裡盛放著蓮花,隨著初生的陽光顯現出各種顏色。

4.jpg

感受等後日出的安靜

6.jpg

陽光一點一點照亮吳哥城的女神像

7.jpg 

吳哥窟有兩千多尊的女神像,但每一尊都不盡相同

8.jpg

兩千尊裡唯一露出牙齒的,這尊大概在日出回來的時候就能看到。猜測當時工匠可能有蠻大的自由去做他的藝術作品,這可能是一尊工匠試做的作品

最早吳哥的像都是有色彩的,有上色的,所有的花冠都有金箔珠寶貼在上面,但隨著戰爭金箔被刮掉了,色彩也風化了。大家到現場去看必須要用一點想像力,去感受這個世界七大奇景,感受這個聯合國極力要保護的人類最珍貴的文化遺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蔣勳 吳哥之美 小吳哥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ptain 的頭像
    captain

    船長小姐寫日記

    capt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