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因為好朋友最近看了這本書,所以我也跟風在Google Play上買了電子書來看,覺得很值得一讀所以才有了以下囉囉嗦嗦的內容分享。現在的世界真的好忙碌,忙著照顧家人,忙著工作,忙著收信,忙著應付老闆,還要忙裡偷閒上FB,忙著看朋友們的PO文、照片、直播,忙著羨慕別人,各種各樣的事情總是讓我們好分心。還記得自己的目標嗎?想出國工作?想再回學校念書?想財務自由?因為生活太忙目標早就不知道被我們甩到哪裡去了。
我相信你偶爾也會出現反社交人格,覺得社群媒體真的好煩,資訊量太爆炸,到底能不能安安靜靜的過自己的生活,教大家如何適當的保有自己生活的課程都變成一種商機了。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這麼重要,破除幾個普遍的迷思,教你如何專注,如何設定目標,有空看看總比老看FB好多了,對吧,而且它有電子書好方便,還可以劃重點(現在都看電子書因為能劃重點XD),坐捷運也能看!
擋在你和成功之間的六個謊言:
-
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每件事都一樣重要
-
同時做好幾件事我才更有效率,同時多工的迷思
-
我需要更嚴以律己
-
我應該能做我現在想要做的事,意志力隨傳隨到
-
我的生活需要更平衡
-
也許我夢想不應該這麼大
迷思一、每件事都一樣重要
年齡增長我們相信非做不可的事越來越多,千頭萬緒變成大家普遍的狀況,你要如何決定你要先做哪一件?待辦事項清單上只是你的生存清單,協助你度過每一天,而不是你成功的墊腳石,他將拉住你所有的方向,而成功清單卻能引導你往成功邁進。
在成功的世界仍然適用80/20法則,少數的一些原因會創造出大部分的成果,少數的努力會帶來大多數的報償,你想要的絕大多數來自於你所做的非常少的事情,大部分的高成就者都非常清楚甚麼是最重要的事,所以不管你一開始有多少項代辦清單,請用盡全力將他們縮減為一項,然後依下列步驟,記住真理在於凡事不是同等重要,只有做最重要的事才能成功:
-
小處著手;別埋頭瞎忙,將焦點放在生產力上,讓這件事引導你一天的行動
-
走向極端:不斷的提醒自己甚麼事情最重要,直到最後只剩下一件事
-
說不:對你可做的任何事情說"不是現在",直到你做好最重要的工作
舉個例子,作者的公司雖然快速成長但業內的人還是沒把他們放在眼裡,召開團隊腦力激盪後列出了一百條改變現狀的方法,又花了一天將方法減成十條,再花一些時間只挑一條,最後決定的那件事是要作者寫一本書,結果奏效,8年後,那本書成為全美暢銷書,更寫成了一系列書籍,改變了公司形象。這個方法不只可以用於商業,作者每天只能練習20分鐘的吉他,所以他知道他必須縮減學習的內容,朋友建議他如果只能做一件事,那就練習音階吧,結果後來發現能彈奏相當多偉大樂手的獨奏曲,練習音階就變成了最重要的那件事。
迷思二、同時多工是效率
相當多求職網站將"能同時做很多工作"列為雇主尋找的技能,有些人甚至也以擁有這樣的技能為傲,但其實他們都在撒謊,同時做很多事既缺乏效率也缺乏效能,同時做很多事只是給你機會,一次搞砸一件以上的事情(Steve Uzzell)。
多方兼顧根本就是錯覺,追求多工做事的人就像躁動不安的猴子。當你正在整理電子報表示,有一位同事闖進你的辦公室討論一向業務問題,這兩件事情都相當複雜,所以你要花非常多的力氣才能夠重新進入狀況延續之前所擱置的工作,大腦需要重新調適進入新任務所累積的時間,具研究人員估計,會讓我們損失一天約百分之二十八的工作時間,想想一年把這些浪費的時間加起來,你浪費了多少職涯上寶貴的時間。
-
分心是很自然的事:當你分心時不要覺得難過,因為每個人都會分心。
-
同時做很多事會付出代價:分心容易使人做出不良選擇犯下令人痛苦的錯誤,以及承受不必要的壓力
-
分心會傷害成果及浪費時間:當你一次想要做很多事,最後卻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我們每一個人不只有事要做,而且都值得去把事情做好。
迷思三、嚴以律己
你不需要自律才能成功,事實上不如你想的那麼自律也能成功,理由很簡單,成功是只做對的事而不是把每一件事都做對;成功的秘訣很簡單,在於選對習慣,並以夠多的自律養成習慣就可以,紀律只要維持得夠久養成習慣就可以了,然後讓習慣來接手,來個衝刺就可以。
培養正確的習慣和得到的報酬十分明顯,不只會使你獲得一直在尋求的成功,也會有令人驚嘆的意外收穫,他簡化了你的生活,因為你知道必須要做好什麼事情,也知道不必需要做好什麼事情,事實上只要在正確的事情上嚴以律己,其他領域就不需這麼在意
-
別做自律的人:要當個擁有強大習慣的人,並以選擇性自律去養成他們。
-
一次養成一種習慣:沒有人能夠真正自律,極其成功的人他們只是選擇性自律,培養少數一些重要的習慣,並且一次養成一種習慣。
-
給每一種習慣夠長的時間:新習慣平均要66天才能養成(也就是說不靠意志力去完成這件事情需要66天),維持自律夠長的時間讓他成為例行作業,再去培養另一個習慣。
迷思四、意志力隨傳隨到
1960年代末期和196070年代初期,華特米歇爾舉辦了有名的棉花糖測試,他們把第一份點心放在桌前,告訴四歲的孩子說他們會離開十五分鐘,如果孩子能等十五分鐘,等他們回來後就會有第二份點心可以吃。平均而言孩子們抗拒不到三分鐘,而且只有十分之三的孩子能夠延後滿足,直到工作人員回來,換句話說意志力供不應求。
1981年米歇爾開始有系統的方式,追蹤原來的受測者,願意等到第二份點心送上來的孩子,表現會好很多,不僅自我價值的感覺較高,而且壓力管理也較好;他們的直覺是對的,意志力或延後滿足的能力,是預測將來成功的很好指標。由此可見意志力十分重要,但意志力卻不能隨傳隨到,使用意志力的時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好好管理意志力才能讓他發揮最好的效果。
我們需要更了解意志力一點:史丹佛大學的教授爸爸洗衣服所做的研究顯示-意志力稍縱即逝,他將一百六十五位大學生分成兩組,請他們分別記憶兩位數和七位數數字,記這樣長度的數字對一般人來說都不會有困難之處,接著請他們進入到另一間房間,說出背好的數字,但在他們進入另一間房間的途中,研究人員提供了點心感謝他們的參與,選擇有兩種:巧克力蛋糕和水果沙拉,妙就妙在,必須記憶七位數的學生,選擇蛋糕的可能性比另一組是兩倍之高,僅僅只多出了五個數字的認知負擔變阻止人們做出明智的選擇。
意志力是一種心靈肌肉,力量強大但卻缺乏持久力,不會迅速反彈,使用之後會疲累需要休息,如果你將她用於某項任務,接下來的任務的能量就會減少,除非你補充燃料,為了發揮最好的表現,我們真的必須"餵食心靈"。
-
意志力不要分散的過於稀薄:每一天意志力的供給都是有限的,因此務必決定什麼事是最重要的,將意志力留給他用。
-
監控你的油量表:吃對的食物也要定期用餐,油香裝滿油,意志力才會呈現滿格狀態,千萬不要只是因為油量不足,而讓最重要的事情打了折扣。
-
分配執行任務時間:每天都要在意志力最強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
對意志力在多了解一點,哪些事情會支付你的意志力:
-
展現新的行為
-
接受測驗
-
過濾分心事物
-
設法引起別人注意
-
抗拒誘惑
-
應付恐懼
-
壓抑情緒
-
做你不覺得有趣的事情
-
抑制侵略行為
-
選擇長期的奬酬放棄短期的奬酬
-
壓抑衝動
迷思五、生活需要更平衡
近年來報紙和雜誌中提到工作和生活平衡的文章的次數增加了,這種迷思極速興起。但我們其實無法達到絕對的平衡狀態,一點辦法也沒有,因為目的、意義、重要性,這些才能造就成功的生活,但遵循這些東西,你的生活很有可能失衡。平衡其實是句空話,這是無法實現的白日夢,遵循我們所以為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只注定失敗,也會造成破壞和傷害。
我們不應該追求平衡的理由,在於奇妙的事情絕對不會發生在中道,奇妙的事情發生在極端,但令人為難的是,我們雖了解成功位於外緣,但我們卻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當我們工作時間太長,個人生活最後會受到傷害,我們就會說"我沒有生活",錯怪工作,但其實真正的情形往往相反,就算工作不對我們造成干擾,我們個人生活也會充滿各種事情,於是再次落入令人感到沮喪的相同結論,"我沒有生活"!
我們都相信陪伴自己的五歲孩子辦一個生日派對和陪伴青少年兒子共進晚餐,這是兩種完全不同卻同樣重要的事,這樣的生活和成功同等重要。但如果取得平衡是個謊言,我們該怎麼做?
我們應該進行反平衡,反平衡的觀念是說:絕對不要走得太遠,以至於找不到回來的路;或者走得太久,以至於回來的時候沒有什麼事情等著你。反平衡有兩種,工作和個人生活之間的平衡,以及每一種生活之間的平衡。
-
想像有兩個平衡桶:將你的工作和個人生活分到這兩個水桶中,每一個水桶有各自的反平衡目標和方法。既然工作和個人生活同樣重要,記得不要走得太遠或太長時間,時時保持兩種生活的反平衡。
-
對工作水桶做反平衡:把工作當作必須嫻熟的技能或知識,這會使你投入高的不成比例的時間在一件事情上,你會把事情分成最重要的事和其他事情,你將把重要的事做到極端,其餘的事就差不多就好,專業成功需要這麼做。
-
對生活水桶做反平衡:你的生活有許多區塊,每個區塊需要給予最低注意力,你才會覺得有生活,絕對不要經過太長時間或者是走得太遠,都沒做反平衡的工作。
意思就是說,是否失衡並不重要,問題在於是很是短或者是長,失衡只能是相當短暫的,應該避免長時間失衡,短暫失衡能讓你繼續最重要的事情保持聯繫,但在你的專業生活中,應該放長失衡的時間,坦然接受追求不同凡響的成果,可能需要你長時間失衡的觀念;至於你個人的生活,絕對不能將任何事情拋諸腦後,工作上才有必要這麼作。
迷思六、夢想不應該這麼大
有些人他們擔心成就大事會帶來壓垮肩膀的壓力,又怕成就大事會剝奪他們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也怕犧牲健康,所以一想到大事,頭就暈,所有這些都是恐大症,只人不理性的害怕大。大就是壞,是句謊言,而且還是所有謊言中最糟的,如果你害怕成就大事,你就會避開它,並進而破壞成就大事所投入的努力。
沒有人知道自己的極限,當你接受自己也能成就大事,看事情的方法會很不一樣,相信自己可以成就大事,會使你勇於問不同的問題,走不同的路,嘗試新的事情,你會為各種可能性敞開心的大門。每個人擁有的是時間數量相同,而且賣力工作就只是賣力工作而已,因此在你的工作時間內做了什麼事,會決定你有怎樣的成就,而因為你做了什麼事是你想了什麼事決定的,你的想法有多大,就會變成你有多高成就的發射台。
-
想大事:有一個不錯的經驗法則,也就是在你人生中的每一個地方,都將目標加倍,原來目標是10,現在就定一個20的目標。設定遠高於你說想要達到的目標,幾乎可以保證能達到原始目標。
-
別照菜單點菜:愛因斯坦、希區考克、畢卡索、甘地等一些人他們是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進了塑造了我們所知道的世界,他們並沒有從可用的選擇中去挑選,他們想到其他人沒有想像過的結果,他們把菜單丟到一旁,點自己要的菜。只有瘋狂到認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改變世界。
-
大膽行動:有了大想法就要大膽行動,但如果你還是想像不出如何行動,那就去研究有成就的那些人,他們運用什麼模式、系統、習慣和人際關係,對別人行得通的是幾乎對我們也行得通。
-
別害怕失敗,在創造不同凡響的全部旅程中,失敗和成功是一樣重要的部分,不同凡響的成果不僅只建立在成果上,他們也建立在失敗上,事實上,我們在失敗的路上走向成功。
別害怕大,要害怕平庸害怕浪費害怕沒有活得極致。只有活得大,還會讓你體驗真正的生活和工作潛力,想大事,大概行動,然後看看你能擴張你的生活到什麼樣的地步。
這本書還有更多不錯的內容,我還沒打完!!!!!阿阿阿!!!......請期待皆下來的分享......
留言列表